2013【埃及印象】-哈姬蘇神殿Mortuary Temple、帝王谷(全程不能拍照)、曼儂巨像、卡納克神殿Karnak Temple、路克索神殿Luxor Temple
- foxchinchin
- 2018年7月13日
- 讀畢需時 1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7月1日
【注意:此遊記出發時間為2013年3月15日,內容皆憑印象及相片,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哈姬蘇神殿是座鑲嵌在山壁的神殿。
哈姬蘇神殿
三天的遊輪之旅到今天結束,一早大家忙著整理行李,在用過早餐後便登上遊覽車,依依不捨的向美麗溫柔的尼羅河說拜拜囉!
上車之後,領隊阿亮便告訴大家「今天的行程安排一大早出發,要參觀的幾個景點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包括最知名女法老王所建的哈姬蘇神殿(AL-DEIR AL-BAHARI TEMPLE)、還有對於埃及學有重大影響的帝王谷、更有全世界最大的卡納克神殿(KARNAK TEMPLE),不過要這麼早出發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要從上埃及的路克索前往下埃及虎加達,也就是歐洲人最愛的紅海渡假村,這段路會有三百多公里之遠,大約六~七小時左右,雖然中途會休息二、三次,還是希望大家作好拉車的心理準備~XD」

一早抵達哈姬蘇女王神殿,僅少數的攤商開始營業。

2013哈姬蘇神殿門票-30埃鎊。

從遠方觀賞哈姬蘇神殿,就被它的宏偉所震撼。

圖中的入口處,傳聞是哈姬蘇在結婚前的建築師情人-森穆特的墓,哈姬蘇神殿就是出自他的設計。
古埃及女法老王
在古埃及的歷史裡,有三位知名度較高的女性,第一位當然是在好萊塢闖出名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埃及豔后-克麗歐佩特拉七世(頭銜:女王),第二位則是擁有絕世美貌的-娜芙蒂蒂(頭銜:王后),而第三位便是今天的主角-哈姬蘇(或稱哈特謝普蘇特,頭銜:法老王),她的名字在古埃及語裡,有著「最高貴女士」的意思,這位第十八王朝的第五位統治者,也是考古學家們公認最成功的法老王之一。

三層式的建築,是這趟埃及之旅首見。

這裡的老鷹雕像和昨天的艾德芙神殿,又是不一樣的感受。

走到最上層的神殿,山谷內的景色一覽無遺。
哈姬蘇的傳奇人生
哈姬蘇除了在事業上的成就非凡,人生也同樣精彩(不輸台灣的鄉土劇)。她是法老王(圖特摩斯一世)和皇后所生的長女,在她老爸死後,欲繼任法老王-圖特摩斯二世因血統不夠純正(他是圖特摩斯一世和側妃所生),所以娶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哈姬蘇為妻,來說服大眾他的正統性,但圖特摩斯二世的身體孱弱多病,才繼位短短幾年,就上天堂找他老爸了,所以在不得已的狀況下,只好找了年幼的圖特摩斯三世(圖特摩斯二世的兒子)來繼承法老王的位子,但因為圖特摩斯三世年紀還太小,所以哈姬蘇成為了他的監護人,從此開始了她的傳奇人生。
哈姬蘇的血統雖然純正,但身為女性的她,要成為法老王並不容易,所以為了強調自己的正當性,她便宣稱自己是阿蒙神的女兒,還製造了阿蒙神使皇后懷孕而生下她的神話,並將這個神話雕刻於神廟之內,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及成為法老王的資格,隨後她便開始戴上假鬍鬚、穿著男裝、手持權杖,以男性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所以至今保留下來的雕刻,多是以男性為主。

哈姬蘇的雕像,皆戴著假鬍鬚,以男性的形象出現。
哈姬蘇統治的二十五年期間,雖然減少了戰爭,使得埃及對外的統治有些動搖,但也開始大力推動對外貿易,使埃及繁榮富庶、經濟起飛,有了錢之後便開始大興土木,建立大規模的神廟(包括了知名的卡納克神殿、路克索神殿、哈姬蘇神殿…等),將埃及經營的有聲有色,絲毫不遜色於任何男性法老王。

建築物彩色依舊保持的十分完整。
王位的繼承
在統治了埃及二十一個年頭後,哈姬蘇便因病過世了,在她死後不久,所有和她有關的雕刻、雕像都遭摧毀,就像是有人試圖消除她曾統治埃及的紀錄,而這個兇手,應該就是接任的法老王-圖特摩斯三世,至於原因為何,說法有很多種,有人說是為了報復哈姬蘇篡奪了屬於他的王位(復仇)、也有人說是和她的建築師男友森穆特有關(不倫),但我比較能接受的說法,則是哈姬蘇僅有一個女兒,而且哈姫蘇也希望女兒能和她一樣,成為獨當一面法老王,所以才讓圖特摩斯三世不得不將哈姬蘇的所有證據消除,避免影響了王位的繼承(圖特摩斯三世要將法老王的位置傳給兒子),但由於證據已遭抹滅,真實的情況也已不得而知了。

壁畫上的雕刻,不少都在哈姬蘇死後遭到破壞。

倒是第一次看到胡狼神-阿努比思,他是冥界的引路人。

天花板上的圖案,象徵星光閃耀的夜空。

在死者之書中,阿努比思會拿著天秤,測量亡者的心臟,看亡者是否有資格進入死後的世界。

哈姬蘇神殿旁,還擺著不少待修復的古蹟。
帝王谷
離開哈姬蘇神殿,我們前往大名鼎鼎的帝王谷,BUT~帝王谷不能拍照,所以我們完~全~沒~有~紀~錄(淚),也就沒辦法在這裡為大家多作介紹了!!這部份的行程,我想大家就到現場親身體驗,肯定會有比看遊記更深刻的感受囉!
透過維基百科的介紹可以更加瞭解帝王谷
自十八世紀末以來,帝王谷地區一直是考古和埃及學探索的重點,其墓葬和規模繼續激發著考古學家對此的研究和興趣。自1920年代以來,該山谷以發現圖坦卡蒙之墓而聞名,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1979年,它與底比斯墓地的其餘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曼儂巨像曾守護的神殿,如今已經不復在了。
曼儂巨像
離開帝王谷後,還有個會順路經過的「小」景點,那就是【曼儂巨像】。但這個所謂的「小」景點,卻一點也不小,它的高度足足有十八公尺,只是因為巨像後的神殿,已因尼羅河氾濫而遭沖毀,僅剩下這二座巨像孤獨的矗立在這廣大的遺址之上,參觀的時間用不到五分鐘就能結束,所以才稱它為「小」景點。可是導遊哈珊也沒有偷懶,有為我們大概介紹了一下:

站在曼儂巨像之前,人們顯得格外渺小。
「但為何明明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卻被稱為【曼儂巨像】呢?」導遊哈珊解釋:「因為在西元前27年曾發生大地震,使得其中一座巨像出現裂縫,從此以後在日出之時巨像便會發出聲響,希臘人發現後,認為這是為了英雄曼儂死去而哭泣的聲音,所以將其取名為【曼儂巨像】作為紀念。」導遊哈珊讓大家拍照留念後,催促大家快點上車,因為要把時間留給下一個景點,那就是埃及最大的一座神殿-卡納克神殿。

搭上小船,我們回到尼羅河東岸。
中式餐館
在參觀卡納克神殿之前,還是得先填飽肚子,我們搭著船回到尼羅河東岸(複習一下,還記得前面提過,死人在西岸,而活人則大多在東岸的規則嗎~像是【哈姬蘇神殿】、【帝王谷】…等,都是死人住的地方唷!),導遊哈珊帶領我們走進一間中式餐館,這是我們到埃及的第二頓中華料理,口味也蠻道地的,一問之下才知原來老闆是個中國人來著,大家非常的捧場,不一會就將滿桌的菜餚一掃而空了。而這次的餐點就沒記錄了,因為菜一上桌,大家都像是餓虎撲羊似的,我也不好意思打斷大家,就跟著盡情享受這美味的餐點囉。吃飽喝足之後,我們也沒休息太久,立馬直奔卡納克神殿。

紅色的燈籠、大大的彩球,這大概就是外國人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吧!

我們有同行的團員,在這時候把帽子遺忘在餐廳內了。

卡納克神殿的建築模型,可以看出其規模。
卡納克神殿
這裡又到了導遊哈珊的講古時間了:路克索這個地方,在古埃及時期叫做底比斯,是上埃及的一座古城,原本它只是個座落在尼羅河東岸,沒沒無名的小鎮,但因其交通的便利性,讓第十一王朝的法老王將首都搬遷於此,然後開始為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建立神殿,並將阿蒙神與法老王作連結,讓阿蒙神的地位漸漸水漲船高,接著王國經歷了數百年的興衰,來到古埃及最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法老王統一了上下埃及,建立起埃及帝國,阿蒙神也開始成為全埃及都承認的神祇,甚至得到了「眾神之王」的稱號。
卡納克神殿也就是「阿蒙大神殿」,它是路克索地區最古老的神殿,也是埃及境內最大的神殿,會有這麼大的規模,是經過了數個王朝及多位法老王(這幾天接觸過的女法王-哈蘇姬、高富帥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等都有參與)陸續增建而成。神殿由磚牆隔成了三個部分,中間的部分保存最好、面積也是最大的一塊,這裡就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另一邊(左側)則是獻給負責戰爭的蒙圖,最後右側的區塊,則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姆特。

2013卡納克神殿門票:65埃鎊。
日光大道
通過了旅客中心,我們先是被巨大的第一塔門所震撼,塔門高度有三十八公尺、一百一十三公尺寬、厚度也有十五公尺,是我們這幾天下來見到的最大塔門!接著在道路的二旁,還排列著象徵阿蒙神的羊頭獅身像(或稱斯芬克斯),守護著這巨大的神殿,這段道路被人們稱為「公羊大道」或是「日光大道」。

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
塔哈卡涼亭
通過第一塔門後,我們來到偌大的前庭,這裡除了羊頭獅身像外,左側還有塞提二世神殿、右側的是拉美西斯三世神殿、中央的斷柱則是【塔哈卡涼亭】的遺蹟(涼亭的作用,是在祭典時,暫時停放聖舟,並舉行迎神典禮的地方,也是此作用),但涼亭在西元前769年遭地震震毀,僅剩一根柱子完整的保留到現在。

卡納克神殿的第一塔門,左右的高度不對稱,有人說是還來不及完成,也有人說是損毀造成?
路中央的大石頭,就是暫時停放聖舟的聖壇,而一旁高大的柱子,就是塔哈卡涼亭僅存的完整遺蹟;在一旁還有個小小的獅身人面像,它的面容可是仿自大名鼎鼎的圖坦卡門。

第二塔門和第一塔門不同,上面雕刻了許多圖像。
大列柱室
參觀完前庭後,我們走進第二塔門,隨即見到氣勢非凡的【大列柱室】(Great Hypostyle Hall),這裡就是卡納克神殿裡最知名的建築結構,由一百三十四根高聳巨大的柱子,撐著這座宏偉神殿的巨型屋頂。這些柱子裡,又以中間二列的柱子最為粗壯、高大,為的是支撐除了屋頂之外的氣窗結構,如此精湛的建築技術,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石柱上的雕刻,內容除了向阿蒙神獻祭場景,還有法老王凱旋而歸的故事。

抬頭仰望,部分的雕刻顏色都還保持的相當完整。

柱子上精致的雕刻,連細節也毫不馬虎。

出現在畫面末端的,是圖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

畫面由左至右,分別是阿蒙神的兒子-孔蘇、阿蒙神的妻子-姆特、阿蒙神及法老王。
方尖碑
走過大列柱室,穿過第三塔門,便會見到埃及除了金字塔外,最具特色的建築物-方尖碑了,方尖碑通常以整塊的花崗岩所雕刻而成,重量高達數百噸,其作用通常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宗教性質-通常是奉獻給阿蒙神,第二種是紀念性質-用來宣揚法老王的功績,而第三種則是裝飾性質(一種有錢就是任性,我就是要蓋的概念~XD),全埃及境內有九座方尖碑,卡納克神殿包含了二座,一座是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另一座則是全埃及最高的-哈姬蘇方尖碑(足足有三十公尺)。

左邊是圖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右邊被圍起來的,則是女法老王-哈姬蘇的方尖碑。

這座倒下的也是哈姬蘇方尖碑,上面刻著阿蒙神為哈姬蘇加冕的故事。

最後再放張離開前的照片當作結尾吧~
路克索神殿
礙於時間有限,我們沒辦法在卡納克神殿待太久,只好匆匆離開前往下一個景點-路克索神殿。在離開卡納克神殿前,導遊哈珊告訴大家:「路克索神殿供奉的也是底比斯三神-阿蒙神、姆特及孔蘇,神殿的主體最早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其後又經歷了圖坦卡門、拉美西斯二世、亞歷山大帝…等陸續擴建,而成為現今的樣貌,且路克索神殿有個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大部分的神殿都是面向尼羅河(東西向),但路克索神殿卻是與尼羅河平行(南北向),所以一般認為路克索神殿是卡納克神殿的附屬建築。

路克索地區,除了最知名的卡納克神殿外,路克索神殿也是不可錯過的景點。
人面獅身像大道
從卡納克到路克索這二座神殿之間有條連接彼此的道路,長度不到三公里,是古埃及在新年-歐佩特節(Feast of Opet;這個節日是為阿蒙與姆特舉行)時,法老王舉行祭典時使用的,祭典時會將阿蒙神、姆特及孔蘇放在聖舟上,沿著這條道路移動並大肆慶祝,且會在路上發放麵包、啤酒…等食物,除了可以顯示國力的強盛,也告訴人民法老王的神性,用來加強其統治的權力,而這一年一度的大日子一開始只有十一天,到了後期甚至延長到二十七天之久。」。
雖然我們心理一度盤算著,這段路就算走過去也不算太遠,還可以邊走邊欣賞沿路上的風光,但頂著中午的大太陽,應該還沒走到路克索神殿就已經曬成人乾了,只好放棄這個念頭,和大家一起搭著遊覽車前往路克索神殿。
路克索沿途風景
巧遇學校的上下課時間,可以看到家長來接送小朋友,熱情的小朋友隔著接送車的車窗跟我們打招呼,隨處都可以看到平衡感極佳的埃及人,頭頂著很高很高的貨物,被太陽曬還是本來皮膚就黝黑的騎車老伯。
行程走到這裡,卻發生了巨大的悲劇,就是我的相機記憶卡快要被塞滿了!!但一時間也找不到可以購買記憶卡的店家(就算找到,也會被獅子大開口吧~哭),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忍痛刪照片(大家一定要準備足夠的記憶卡丫)!但就在我要開始刪照片的同時,卻已經到達路克索神殿了,無奈之下只好邊逛邊刪邊拍照了。

建於公元前十四世紀的路克索神廟,遺跡依然令人感受震撼。
路克索神殿,底比斯,太陽神阿蒙之城。路克索神殿塔門前,原本有二個坐姿及四個站姿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現今只剩二坐一站,而方尖碑原來也有二座,但其中一座已經被當成禮物,送到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了。

2013路克索神殿門票:50埃鎊

塔門前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大家覺得和阿布辛貝的是否相似呢?
三種宗教遺跡 路克索神殿還有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在神殿內部,同時見到三種不同的宗教遺跡,除了原有的古埃及神殿,另外還有一座阿布赫格清真寺,跟部份基督教遺跡。當然最早出現的建築是路克索神殿,但就在埃及國力衰退遭羅馬帝國入侵,神殿的部份結構遭到破壞並改建成教堂,並畫上不少基督教的壁畫,接著又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神殿遭黃沙掩埋,十三世紀時不知情的人們在神殿上蓋了座清真寺,就這樣神殿又隱藏了數百年,直到了2007年6月,清真寺遭火災損毀,為了維修阿布赫格清真寺,才意外發現了原本被長埋地底的路克索神殿。

雖然是近期蓋的清真寺,但也已經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

年輕的法老王-圖坦卡門和他的皇后。

雕像已經被破壞到沒有面貌,可以在開羅埃及博物館看到保存完整的雕像。
中間及右邊的是阿蒙神及他的妻子穆特,穆特還將手搭在阿蒙神的肩上,感覺十分恩愛,而最左側的雕像雖已無法辨認,但據說也是法老王-圖坦卡門。

這裡的浮雕講述歐珮特節時準備的豐富祭品。

照片中男生特徵被摸到發黑的神祇,則是生育之神-敏。

雖然路克索神殿的主廊也很壯觀,但看過了卡納克神殿的大列柱室後,感覺完全沒得比。
進入神廟,第一扇塔門之後是兩排列柱環繞四周的中庭,北部入口處的柱廊14根,高約14公尺,柱頂蘆葦草莖的造型優美。

路克索神殿裡的基督教壁畫遺跡。

色彩鮮豔的壁畫,一直到現今都還保存的十分完整。
撒拉菲斯聖堂
導遊哈珊帶著大家逛完神殿一圈,精彩的故事及生動的講解,讓大家對古埃及的認識又更上了一層樓,但也因為精彩的解說,壓縮了我們拍照的時間,最後剩沒幾分鐘的拍照時間,大家只好迅速將知名的景色都收入相機,便到入口處集合,這時候才發現一旁有座不像古埃及風格的建築,詢問了一旁的導遊哈珊,才知道原來這座小聖堂,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在西元126年自己的生日時所建的,名為撒拉菲斯聖堂,而聖堂中有位身穿羅馬風格服飾的女性雕像,身份為何,則已不可考了。

小小的聖堂和一旁雄偉的神殿,形成強烈的對比。

連接卡納克神殿的獅身人面像大道。他們相距3公里。

在停車場的路邊,不起眼的麥當勞就隱身在角落。
小插曲:走回遊覽車的路上,大伙發現一旁竟然有間麥當勞!!這讓團員們的眼睛都為之一亮。有做過功課的團員們,這幾天不時留意著麥當勞的出現,為的當然不是到處都可以吃到的大麥克,而是只有埃及麥當勞才有的大毛巾,在和領隊阿亮商量過後,阿亮帶著想買毛巾的團員,用最快的速度購買完毛巾,結束了這天精彩又疲倦的行程。

店內就掛著埃及僅有販售的麥當勞浴巾,用料十份紮實。

離開路克索,在遊覽車上開始進入漫長的沙漠公路旅程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