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東歐奧捷十日】Day6(下)-布拉格:米其林餐廳Coda、查理大橋、天文鐘塔
- foxchinchin
- 2017年4月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2024年6月17日
行程內容
【布拉格城堡】→【聖維特教堂】→【黃金小巷】→【米其林餐廳 Coda】→【查理大橋】→【天文鐘塔 】→【希爾頓布拉格老城飯店】
「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查理大橋。」
──法蘭茲·卡夫卡,出生於奧匈帝國的德語小說和短篇故事作家
跨越伏爾塔瓦河的查理大橋,可在橋上遙望遠方的布拉格城堡和美景,難怪卡夫卡曾說「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連結了布拉格的舊城區與小城區,布拉格城堡與伏爾他瓦河河面形成浪漫無比的美景。
米其林餐廳 CODA
走下山坡,大伙來到ARIA HOTEL這間座落於小城區的五星級酒店,酒店內的CODA Restaurant,就是我們期待的米其林午餐了。ARIA HOTEL本身就是一個以詠嘆調音樂為主題的飯店,附設的米其林CODA餐廳裡處處都有象徵著音符、樂譜的擺設,應該就是為了呼應主題,每週二至週六,現場鋼琴小夜曲為客人演奏。一如以往,餐點已由導遊點好,大家依序被帶進餐廳入座。就定位只需等待餐點上桌即可。

飯店大廳的休息區,搭配的黑白色調宛如鋼琴黑白鍵。

飯店外觀,從這邊進入到餐廳。

來記錄一下2015米其林推薦標誌。

A la carte是單點的意思,菜單提供了前菜、主餐、甜品的餐點組合。

四人座的小圓桌雖然不大,但也不會過於擁擠。

餐廳從採光到擺設都十分用心,營造了一個舒適的用餐環境,水的瓶身有簡短地說明。

從餐前的麵包就可看出餐廳的用心別緻,真不愧是的米其林等級。

前菜-沙拉和起司搭配得宜,讓大家胃口大開。
主餐牛排
服務人員貼心的等大家前菜吃的差不多了,才送上令人垂涎欲滴的主餐-牛排。而牛排僅撒上簡單的海鹽,提出了牛肉的鮮甜滋味,一刀切下去沒有多餘的肉汁流出,放進嘴裡咀嚼,肉香四溢且口感滑嫩,讓人一口接著一口、欲罷不能。

從擺盤的方式、食材的挑選、烹飪的手法及用心的調味,處處能感受到對美食的堅持。

近拍一下牛排的橫切面。雖然整體看來份量不多,但仍飽足感十足。

用完主餐後,隨即送上的酸甜不膩的冰淇淋搭配著香醇順口的咖啡,為午餐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用餐完畢,我們帶著滿足的心情離開CODA Restaurant。
查理大橋
走出餐廳,我們踏上橫跨伏爾塔瓦河(Vltava)、連接新舊城區的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查理大橋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橫跨在河上十七座橋中的第一座,橋上豐富的雕像、兩岸的風光及讓人眼花撩亂的街頭藝人和小販,是人們到布拉格的必遊景點。查理大橋雖然只有短短的五百公尺,走快點應該不用幾分鐘,但滿滿的小販、精美的雕像、擁擠的人潮,讓我們走了約半個小時。亦因為擁擠的人潮,讓大橋被人戲稱為「扒手橋」,上橋之前導遊還特別叮嚀我們,背包背在前面是自己的,背在後面就是別人的,一定要留意自身物品…之類。

站在查理大橋上回望,橋塔、城堡和教堂皆在眼裡。

岸邊色彩繽粉的房屋建築,讓我又忍不住駐足拍攝。

也可以在郵輪上以遊河的方式,細細品嘗布拉格的美。

這樂團團員雖然都有點年紀,但演奏功力依然精湛。
露天博物館-三十座雕像
橋上的三十座雕像,亦是一大賣點,走在橋上就像在參觀一座露天博物館,每座雕像述說著一段故事。雖然現在橋上的雕像全是複製品(真跡全在博物館),但也不影響人們的參觀興緻。聖約翰.內波穆克(St.John Nepomuk),是橋上最古老的雕像之一,於1683年建造。聖約翰曾是布拉格大主教區的總主教,有一說是因政教鬥爭,得罪了國王,所以被處刑後丟入河裡。另一說法,則是因國王懷疑皇后在外面有小王,聖約翰為皇后的告解守密,所以遭國王割掉舌頭,然後丟到河裡。

聖約翰的原雕像是Jan Brokof用木頭雕製而成,其木雕像現保存在布拉格的聖約翰教堂裡。

河畔邊的建築物與河上的波光粼粼互相輝映。
查理四世銅像
走過查理大橋後,馬上看到了查理四世的銅像,查理大橋原址在10世紀時原是座木橋,在被火燒掉後於1170年建了尤蒂斯橋(羅馬式石橋),但卻於1342年被水沖毀,於是皇帝查理四世立誓要蓋一座堅不可摧的大橋,在1357年9月7日5時31分親自為大橋打下奠基石,正式破土動工。

人們在橋邊建立查理四世銅像,以紀念他對布拉格的貢獻。

人潮依然擁擠,今天還遇到了二個騎著馬的騎警隊,帥氣十足。

出現在眼前的黑色建築,就是布拉格13座城門之一的火藥塔。
Manufaktura
離開查理大橋,我們繼續往布拉格廣場移動,途中經過Manufaktura專賣店,Manufaktura在台灣並沒有這麼知名,但卻是大家來捷克必買的保養品之一(估狗一下就知道了),所以導遊讓大家在這小小的門市,足足待了約半個鐘頭才離開,再往前走便回到昨天經過的布拉格廣場。
菠丹妮Botanicus
穿過廣場,經過火藥塔,接下來是婆婆媽媽最愛的購物行程。我們到達菠丹妮Botanicus的時間約下午三點,導遊告知我們集合時間、地點便讓我們自由行動,婆婆媽媽們一股腦的往菠丹妮店裡衝、聲勢驚人,好險購物對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我們意思意思買了幾瓶精油、香皂便離開了(但倒是在隔壁的KOH-NOOR逛了一會兒),朝天文鐘出發。

滿滿的商品,大家根本殺紅了眼。

菠丹妮有講中文的專人為團客們介紹商品,十分貼心。

可愛的刺蝟筆【KOH-NOOR】是捷克國營品牌,成立於1790年,專賣鉛筆、色鉛筆、炭筆等美術用品。
布拉格天文鐘
布拉格天文鐘設計精巧複雜,包含三個:天文鐘面,代表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顯示各種天文資料;行走的使徒,每小時顯示使徒和其他移動雕塑;下部的日曆盤代表月份。
要登上天文鐘展望台,是需要買門票的,成人的門票為130KC(此為2015年9月價格),折合台幣不到200元,在這一定要跟大家強力推薦,到布拉格一定要留點時間登上展望台,好飽覽布拉格這城鎮所帶來的世界文化遺產美景。
天文鐘可分三個部份來看:
十二門徒
天文鐘最上方有二道小門,會在整點報時並出現十二門徒。
主體
天文鐘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除了時間,還模擬了地球、太陽和月亮間的軌道,顯示各種天文資訊,在天文鐘的二旁,有四座人像,由左至右,分別是照鏡子的人-代表虛榮或自負、拿著拐杖跟錢包的人-代表貪婪或吝嗇、拉著鈴繩拿著沙漏的骷髏-代表死亡或時間停止、土耳其回教徒-代表著快樂或是慾望。
日曆鐘
下方的則是日曆鐘,由內而外,分別是布拉格城徽、黃道十二宮和最外圈的農耕圖(代表十二個月份裡,不同的農民生活),而日歷鐘的二旁的四座人像,則是哲學家、米迦勒(天使長)、天文學家、和歷史學者。

天文鐘的整點報時,總是聚集不少遊客觀賞,大家請留意自身的貴重物品,因為扒手也很多。
天文鐘傳說
聽說天文鐘有悲慘的傳說,當時的設計者漢努斯完成天文鐘後,布拉格市議員怕他在別的城市再做出更壯觀的作品,所以弄瞎他的雙眼,讓他無法再繼續工作,但傳說是否為真,也已經不可考了。

天文鐘塔的電梯,未來感十足。
360度展望台
天文鐘展望台擁有360度的視野,可以在此瘋狂的捕捉這城市美麗的身影。我們在展望台待了好久、拍了不少照片,直到心滿意足才離開這讓人驚豔的美景。

紅色屋頂塔配著蔚藍的天空,是多麼讓人流連的景色。

這角度可以看到左邊的黑色建築物是火藥塔,而遠方高聳的Zizkov電視塔,則是有名的全球最醜建築第二名。

往下望可以看見胡斯雕像和螞蟻般來回穿梭的遊客。

走下天文鐘塔則是緩緩的下坡,牆上有著不少關於天文鐘的老照片和介紹,值得一看。

離開前換個角度再拍一張天文鐘塔。
PS:最近整理資料,發現天文鐘將於2017-04-01展開維修,期間景觀台將關閉七個月,整個塔樓包含天文鐘則是為期二年,若是想一探究竟天文鐘內部的人,請避開這段時間唷!
地窖餐廳
接著又到了晚餐時間,今天的晚餐是間位在地下室的餐廳(真的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了),因為餐廳的燈光昏暗,所以照片沒拍幾張,加上餐點並沒有很吸引人,吃完後也許是太油膩的關係,我甚至有點噁心的感覺,對它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了。

感覺東歐奧地利捷克的特色餐廳,裝潢都對地窖形式似乎情有獨鐘。

濃湯表現的中規中矩,沒有比較特別。

就是這豬腳讓我的嘴,一整晚都感覺油膩。

啤酒的口感還算可以接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