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東歐奧捷十日】Day8(下)-維也納:霍夫堡宮珍寶館、聖史蒂芬教堂、晚餐奧式豬肋排
- foxchinchin
- 2017年6月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2024年6月18日
行程內容
【百水公寓】→【熊布朗宮(美泉宮)】→【午餐 黃金炸豬排】→【霍夫堡宮珍寶館】→【聖史蒂芬教堂】→【晚餐 奧式豬肋排】→【維也納希爾頓飯店】
下午的行程是參觀霍夫堡宮-珍寶館,在吃完午餐之後,大家原本帶著一絲睡意,心想「博物館~不就是那樣子嗎?!」,有點打不起精神。但沒想到珍寶館裡的收藏,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著哈布斯堡家族的精彩故事。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左右完全對稱,為文藝復興風格建築。
霍夫堡宮
走過法蘭茲二世廣場後,我們穿過了醒目的紅色城門「瑞士人門【Schweizertor】」,「瑞士人門」是哈布斯堡王朝舊皇宮的正門,之所以稱為「瑞士人門」,是因為在中古世紀歐洲人的心目中,瑞士人相當於是「忠誠」的代名詞,當時的歐洲各國皇宮幾乎都聘請瑞士人鎮守。而在「瑞士人門」的上方,有著代表哈布斯堡的金色雙鷹家徽。

法蘭茲二世紀念碑;法蘭茲二世為奧地利帝國第一位皇帝。
法蘭茲二世小故事
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時,原本只是波希米亞人為了反抗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到後來卻演變成了全歐洲參與的大規模戰爭,且死傷十分慘重,成為有名的「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其實已經名存實亡,而在拿破崙崛起後,拿破崙自稱「法國人皇帝-拿破崙一世」,法蘭茲二世(末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了對抗拿破崙,於1804年亦自稱為「奧地利皇帝-法蘭茲一世」,並於1806年與「俄皇-亞歷山大一世」聯軍,卻被拿破崙打的滿地找牙(這就是有名的三皇會戰),法蘭茲二世之後在拿破崙的壓力下取消了「神聖羅馬皇帝」的稱號,自此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法蘭茲一世及其繼承者僅剩「奧地利皇帝」的稱號。

紅底藍橫紋的這座門是哈布斯堡王朝舊王宮裡最古老的城門 。

珍寶館的入口非常的不起眼,從左邊進入。
皇家珍寶館
要參觀珍寶館是要付費的(當然我們的費用是包含在團費裡),參觀前導遊提醒我們「館內可拍照,但不可開閃光燈、不可用腳架,不要大聲喧嘩。」來參觀的大家可別成為一位失格的旅人囉。珍寶館裡展出哈布斯堡王朝的寶物,包含了皇冠、手杖、禮服、收藏…等,都是獨一無二的絕世珍品,這些寶物在歐洲歷史上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多把鑰匙上都刻有哈布斯堡家族的家徽。
三件聖物:皇冠、權杖及金球
進入珍寶館不久,便看到歐洲皇帝加冕時的三件聖物,皇冠、權杖及金球,原本這皇冠是魯道夫二世(因為他的政治失誤導致了三十年戰爭)的私人收藏品,後來被法蘭茲二世拿出來當做奧地利帝國的皇冠,權杖也是象徵君主權力的重要表現之一,而金球代表宗教的意義,意味著他們的權力來自上帝。

奧地利皇帝的套裝非常華麗,純金鍛造並鑲嵌許多寶石,散發耀眼光芒。

皇冠的四面金飾,敘述魯道夫二世的功績。

工藝精美的權杖出自布拉格的工藝,1615年製作。

插著十字架的金球,十字架代表的是上帝,而球則是象徵全世界。

皇帝加冕時穿的皇袍,金絲刺繡細緻耀眼。

長劍亦為皇帝的權力象徵。

這隻小鷹是張華麗嬰兒床的床尾裝飾,是拿破崙的兒子使用的嬰兒床。

鎮館之寶之一「獨角獸的角」,傳說具有聖力及解毒功能,猜想應該是獨角鯨的角。
羽毛馬賽克
這二件收藏品則是一門已失傳的技術-鳥類羽毛製作的畫作,從不同的角度可看見不同的色澤。展覽包括另外九件十六世紀的墨西哥羽毛製品,主要用於陪葬紡織品。

羽毛工藝 - 這種珍貴的“羽毛馬賽克”技術廣為人知。

用蜂鳥羽毛製成的“畫作”。

聽導遊介紹,據說是耶穌的裹屍布,但記得裹屍布好像在義大利?
「命運之矛」、「聖杯」、「真十字架」同是基督教著名的聖物。 「命運之矛」相傳是耶穌在受十字架刑後,行刑的羅馬士兵為確認耶穌是否真的已死,用長矛戳刺耶穌側腹,長矛即成為命運之矛。 「聖杯」耶穌受難前的晚餐上,耶穌遣走猶大後,吩咐11個門徒喝下象徵血的紅葡萄酒,藉此創立了聖餐禮。傳說相信這個杯子具有某種神奇的能力。 「真十字架」真十字架,是基督教聖物之一,據信是釘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在公元348年被分成多個部件。 小插曲:參觀珍寶館時,有三名並非團員的華人,為了想聽導遊解說,硬是擠到我們的隊伍裡,害我有很多作品介紹都沒聽到,但卻因此多了點時間可以慢慢拍照,也算因禍得福吧?

十字架中的木頭是「聖木」或稱「真十字架」,傳說是用來釘耶穌的十字架殘木。

「命運之矛」也叫「朗基努斯槍」。聖經的外典提到該名羅馬士兵名為「朗基努斯」。

不同時期的皇帝,皇袍鏽著不同的故事,但有著相同的華麗精緻。
聖史蒂芬教堂
聖史蒂芬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是維也納最重要的宗教場所。要說整個珍寶館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收藏,大概就是「獨角獸的角」、「命運之矛」、「真十字架」及「裹屍布」了,有機會來參觀的大家,記得千萬別看漏這幾件寶物。離開珍寶館後,導遊留了二~三個鐘頭讓我們自由行動,導遊帶我們到聖史蒂芬教堂【Stephansplatz】,大致介紹了一下各名牌、精品、咖啡廳、超市…等較知名的店舖位置,讓我們有機會將沒買齊的東西一次補足,真是太貼心了。

聖史蒂芬教堂【Domkirche St﹒ Stephan】是世界第二大的哥德式尖塔教室。

離開前的陽光灑落在塔尖上,為史蒂芬教堂增添不同的風貌。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世界一百大廳院之一。
史蒂芬廣場
人山人海的史蒂芬廣場,要特別留意扒手在身邊,因為我們在這裡分開行動,所以落單的我成了很好的目標,那時我的背包背在身後,坐在路邊休息,突然有二個大人一位小朋友的三人組慢慢的靠到我的身邊,讓我感到不太對勁,立刻起身離開,回到同伴身邊,所以大家真的要提高警覺。

史蒂芬廣場是來到維也納的旅客絕對不會錯過的購物景點。

到處都是歐洲充滿特色的建築物及咖啡廳。

另一個角度的拍攝,此張背對著史蒂芬教堂。

這裡的黑死病紀念柱於1693年便矗立於此,是哈布斯堡王朝雷翁波特一世為感謝上帝終結黑死病而建。

維也納知名的沙河蛋糕創始店Cafe SACHER。

除了知名的沙河蛋糕,還有眾多的週邊商品可以挑選。

大家合買了一個蛋糕,打算帶回飯店來吃看看。
晚餐奧式烤肋排
購物時間結束,又到了用餐時間,在維也納的最後一頓是奧地利式風味餐-烤肋排,在台灣的美式餐廳也點過幾次烤肋排,這次來吃看看奧地利式的烤肋排,我們來到了巷子內的餐廳,裡面卻坐了滿滿的台灣人,不說的話,一時間還以為自己提早回到台灣了呢。

走了一天的路,團員們也都露出了疲憊的表情。

喝了好幾天的湯,大概都長這樣。已經開始想念台灣的蛋花湯跟貢丸湯了XD

為了解烤肋排的油膩而點了杯啤酒。

感覺維也納的烤肋排少了點香氣,雖然口感不乾不柴,但調味較重,整體上還算OK。

用餐結束後附上了一份沙河蛋糕,我只有一種形容詞,就是~甜~甜~甜~,甜到爆炸!這點心還是要配上微苦的咖啡才是對味。
導遊的隨機應變化解危機
酒足飯飽後,我們必須繞過霍夫堡宮,才能走回遊覽車上,沒想到卻發生了件麻煩事~我們遇到了類似演唱會的活動!!霍夫堡宮前人山人海,完全沒有道路可以前進,當下連導遊都有點傻眼,但要繞路可能會錯過和司機約定的時間,導遊只好硬著頭皮,要大家盡可能不要被人潮沖散,從中間直接穿越人群,但因為歐洲人大多人高馬大,當下我們這群亞洲人就像是魔戒遠征隊裡的哈比人,穿梭在人群裡,雖然走到一半我們的團員被沖散成好幾群,但大家還是努力的跟上前方的目標,終於還是平安的回到車上,有驚無險的為旅程畫下句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