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嘉義步道推薦】-特富野古道

  • foxchinchin
  • 2016年6月1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6月6日

森林的層次豐富、生態完整,行走其中可亨受清新空氣,晨昏時行走,亦可能遇到藍腹鷴、帝雉、金翼白眉等稀有鳥類,讓人流連忘返。

因為顧著拍照,走到3號橋已10:13,大概快一個多鐘頭了

特富野古道

嘉義縣阿里山鄉;南投縣信義鄉 全程走完6.32公里 路面狀況:木棧道、礫石枕木
依照林務局自然步道分級,「特富野古道」屬於2級,步道自海拔2300公尺的自忠,下降到1700公尺的特富野,特富野古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由新中橫公路「自忠」入口至「特富野」,全長 6.32 公里 ,單程步行時間約 4小時。
鄒族神話傳說
特富野-在鄒族的神話裡,是天神哈默在大洪水退去後,帶領著族人從玉山下來所踏下的第一個足印,第二個則是達邦(特富野、達邦為現在的阿里山鄒族二大社),第三個足印在石棹、第四個是番路鄉公田村,最後一腳則踏出了嘉南平原。 而特富野古道是以前鄒族在出草、行獵、探親、通婚時所走的道路,到了日據時期,因為此地豐富的森林資源架設了軌道(舊水山線鐵道),用來運送紅檜、扁柏等珍貴木材。民國91年,林務局耗資整建自忠到特富野間6‧32公里舊路,成為現今熱門的景觀步道。
入口處位在新中橫公路97K自忠路旁,進入時間約08:45

顯著地標-信義鄉大石
當我們知道長輩要帶我們走特富野古道時,很開心,由中埔交流道,沿臺 18 線公路行駛到自忠,或於石桌右轉接 169 縣道至特富野。來到這邊最顯著的地標,就是那顆信義鄉大石頭,以及特富野古道入口處的大招牌,充滿原住民風格。

再往前幾步就是南投縣信義鄉了

站在新中橫公路上,看的到層層疊疊的山巒,在此處向東眺望,可看到玉山主峰、玉山北峰、玉山北北峰的英姿,景色絕佳

剛走進步道沒有幾步路就馬上折返,因為長輩們要先上廁所,除非走到特富野(也就是要走到6‧32公里後),不然一路上都是沒有洗手間的,所以盡量先在入口處旁的廁所解決!
台灣步道在沿路都會設立里程數的立牌,我們就從0KM開始
這裡可以看得出來要全程走完就是6.32KM,還有海拔2300M
進入古道,株株高聳的柳杉林,蒼勁英挺
寫上編號的木材,不知是否為颱風造成的倒木
這裡的橋皆有編號,走到13號橋便開始陡下到特富野部落,1號橋到達時間約09:21
日治時期所保留下來的運材鐵軌,可以想見當時運送多少的木材下山
高海拔寒冷地區枯木分解速度比較慢,加上長期受到強烈紫外線照射,便形成在低海拔區不易見到的白木林
陸陸續續見到不少遊客,才知道特富野熱門的程度
2號橋到達時間約09:35,經過橋之後,有個小涼亭可供登山客們休息
毛地黃-著名的藥用有毒植物,全株皆有毒
微涼的氣候,走在高聳的林間非常地舒適(陽光照射反差太大,拍得太黑請見諒)
高聳的柳杉林群,在樹梢上透著陽光,舒適極了
在入口處曾看到有熊出沒的告示牌,不知道這是不是動物 ( 熊 ) 的爪痕
這裡的景色與光線的美,呼吸之間充滿芬多精,已經美到讓我捨不得離開
因為顧著拍照,走到3號橋已10:13,大概快一個多鐘頭了
伐木後遺留下來的紅檜樹根,說著日據時代的故事
小山谷般的地形,讓人不禁想像以前火車經過時的模樣

這裡的九號橋是步道裡最長、且保存最良好的,建造橋墩的材料為台灣的檜木,就算已經過了一百年,橋墩還是非常的堅固,可以看出為何紅檜能成為如此珍貴的樹種。
10:46到達9號橋
10:49到達10號橋

走到十號橋後,已經快要十一點,找個地方稍作休息,我們討論了一下,看看天空與手機的天氣預報,有點擔心山上的晴雨不定,因為擔心下午會有陣雨,所以決定不走那四千多階的下坡,返回自忠了。
回程時才發現,這一片擋土牆是用枕木架起來的,非常的獨特

特富野古道的美景,讓我們拼命按快門而花了不少的時間,因此我們只走到10號橋就沒再前進。去程雖然花了我們近二個鐘頭,回程卻約一個小時便走到自忠派出所了(來回約三個鐘頭),未完成的路程只好留待下次再好好的體驗。

拍攝工具

SONY A580(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ZA)

更新資訊: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2021年8月起進行橋梁整修工程,原定2023年6月底完工,因廠商施工進度落後,步道自0到3公里.75封閉禁止通行,預計10月重新開放、服務山友。
如何前往,可詳見林務局官網,交通資訊 https://www.forest.gov.tw/0000323

Comments


©2025 黑皮好日子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